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在线问法 时间: 2023.12.19
720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客观:《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杀人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法律主观:

关于以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方法杀人案件的定性,我国刑法理论一直认为,凡是以放火等 危害公共安全 的方法故意杀人的,不能认定为 故意杀人罪 ,只能认定为放火等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的犯罪。事实上,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时,其行为不仅符合放火、爆炸等罪的构成要件,而且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可谓 想象竞合犯 ;而无论从性质上、还是从法定刑上看,故意杀人罪都重于放火、爆炸等罪,故将上述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处理原则。如果将以放火、爆炸等危害公共安全的方法故意杀人的案件认定为放火、爆炸等罪,在未造成严重后果时,会导致罪刑不协调。反之,将以放火、爆炸等危险方法故意杀人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则有利于做到罪刑相适应。将故意以危险方法杀人的案件认定为 危害公共安全罪 ,也不利于区分故意杀人罪与放火等罪的区别。反之,将以危险方法杀人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则不致造成定性上的困难。此外,将以危险方法杀人的行为认定为故意杀人罪,还有利于处理刑法第17条第2款在适用中遇到的问题,有利于统一对 结果加重犯 的认识与处理,有利于将来削减死刑条款。故意杀人罪其性质恶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他人生命威胁,同时对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造成不良的影响。想要对故意杀人无罪进行辩护,首先需要对案件进行合理的了解,同时从事实、法律上面作出辩护理由,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等等。

法律客观:

《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伤害

危害公共安全罪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所谓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

1、依照本条和本法第115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2、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破坏工厂、矿场、油田、港口、河流、水源、仓库、住宅、森林、农场、谷场、牧场、重要管道、公共建筑物或者其他公私财产,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放火、决水、爆炸、投毒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在于:

1、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指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行为;

2、而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杀害他人,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可以由过失构成,但故意杀人罪只能由故意构成。

故意伤害罪的判定标准:

1、构成本罪的,一般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

2、犯本罪致被害人重伤的,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犯本罪致被害人死亡,或以特别残忍手段致被害人重伤残疾的,判处十年以上有期、无期徒刑或死刑。

综上所述,危害公共安全罪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犯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所谓故意,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数人伤亡或者公私财产的重大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遂)】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与故意杀人罪

法律主观:

我们知道,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一个概括性罪名,是故意以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并与之相当的危险方法,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

首先,从性质上来说,成立“其他危险方法”的行为,必须在客观上具有导致多数人重伤或者死亡的可能性。这样的限定既是立足于本罪的法定刑得出的判断,也是考虑国民一般观念的结果。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具体危险犯,其法定刑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作为侵害犯,其法定刑也不过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考虑到本罪危险犯的成立只需具备相应的具体危险即可,两相对照,便可断定本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在性质上至少应具有导致他人重伤的可能性。从刑法相关条文(如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表述中也可发现,立法者往往将放火、爆炸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相提并论。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既然与放火罪、爆炸罪规定在同一法条,且适用相同的法定刑,则从逻辑上可以推断,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应当与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位列同一等级,属于刑法中性质最为严重的犯罪类型。基于此,在认定“其他危险方法”时,理应以故意杀人与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作为参考的标尺,从行为是否具有广泛的杀伤性的角度进行判断。这样的界定也符合国民的一般观念。放火罪、爆炸罪均作为引发国民重大恐慌与不安的犯罪而存在,作为与之处于同一等级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其所谓的“其他危险方法”,自然也必须具有引发国民的重大恐慌与不安的性质才行。而除非行为本身具有在客观上导致多数人死亡或重伤的现实可能性,否则,无论如何难以认为行为具有与放火罪、爆炸罪等犯罪相同的惊恐性。

其次,从程度上而言,成立“其他危险方法”的行为,必须同时具备导致多数人重伤或者死亡结果的直接性、迅速蔓延性与高度盖然性。这是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行为进行同类解释所得出的结论。所谓的直接性,是指危害结果乃是由相关行为所直接导致,而不是介入其他因素的结果。所谓的迅速蔓延性,是指危险现实化的进程非常短暂与迅捷,行为所蕴含的危险一旦现实化便会迅速蔓延和不可控制,致使局面变得难以收拾。所谓的高度盖然性,是指行为所蕴含的内在危险在一般情况下会合乎规律地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也即,此类行为不仅在客观上危及多数人的生命或重大健康,而且从一般生活经验的角度来看,相关危险的现实化不是小概率事件,而是具有高度盖然的现实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对“其他危险方法”的把握,务必要注意其与放火等罪的实行行为的同质性与等价性。一般说来,在有多数人出入的场所私拉电网,在高速公路上逆向高速行驶,或者驾驶人员与人打闹而任机动车处于失控状态等行为,均属于与放火、爆炸等相当的危险方法。驾驶机动车向人群冲撞与开枪向人群扫射,也能构成“其他危险方法”,不过,由于此类行为同时也构成故意杀人罪,而故意杀人罪是更为严重的犯罪,根据想象竞合的原理,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来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法律规定

《刑法》第二章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一十四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一)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一百一十五条(放火罪、决水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之二)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过失犯前款罪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三、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量刑标准

依照刑法第114条和刑法第115条的规定,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本罪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法律客观:

1、客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客体,是指国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管理秩序,这里的公共安全是指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和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犯罪对象是不特定的人或者公私财物。所谓不特定性是指刑法中的危害行为侵害的犯罪对象或者造成的危害结果事先无确定性,行为人对此既无法预料也难以控制,它反映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本质特性。 这里的不特定应当从三方面理解: (1)犯罪对象的不确定性,即犯罪行为不是针对某一个人、某几个少数特定的人或某项特定的财产,而是犯罪对象的目标和范围不确定。 (2)犯罪对象虽然确定,但危害结果的不确定性,即犯罪行为所侵害的对象是确定的,但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结果范围的大小、数量的多少以及严重程度都具有不确定性。 (3)犯罪对象和危害结果都是确定的,由于犯罪对象的范围大、数量多、后果严重,某些情况下也视为具有不确定性。 可见,对本罪不特定性的认识不能绝对化,危害公共安全的不特定性并不是简单地局限于犯罪对象是否确定,关键在于犯罪行为在客观上是否反映了危害不特定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本质特征。只要其行为具有危害公共安全的不特定性,就具备了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犯罪客体条件。 本罪虽然是复杂客体,在实践中可能只侵害人身权,也可能只侵害财产权,还可能既侵害人身权又侵害财产权。 2、客观要件 本罪的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故意使用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侵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权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权,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在司法实践中,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如何确定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危险性相当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行为的标准是本罪认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在司法实践中形成共识的做法是从以下方面把握: 一是其他危险方法是指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危险方法,自然不包括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方法。 二是其他危险方法是指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犯罪性质具有同质性和危险性程度具有相当性的危险方法。这里的“相当”就是明显接近于、等于甚至大于。现实中危险方法有很多,有的危险方法社会危害性很大,有的危险方法社会危害性相对要小些,有的方法虽然具有危险性但并不具有危害性。本罪是重罪,入本罪的标准宜严不宜宽,至少应当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的危险性具有90%以上的吻合度。 三是其他危险方法会直接给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权或者重大公私财产权造成足以侵害的危险,即足以危害公共安全。 3、主体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已满16周岁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该犯罪主体的刑事责任年龄与放火罪、爆炸罪、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法律规定有所不同,是因为在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这个年龄段的行为人完全有能力也易于实施放火、爆炸、投毒一类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犯罪行为,实践中这个年龄段的行为人实施这类犯罪的现象也不鲜见,完全有必要用立法确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对实施的放火、爆炸、投毒行为负刑事责任。然而,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从其智力能力和技能能力看,要实施放火、爆炸、决水、投放危险物质以外的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在实践中这个年龄段实施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也实为罕见,对此也就没有规定这个年龄段负刑事责任的必要性。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了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4、主观要件 本罪的犯罪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即行为人明知所实施的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会造成危害公共安全的后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危害后果发生的心理态度。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犯罪故意是本罪成立的必要要件,过失不构成本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出于仇视社会、报复泄愤、陷害他人、制造恐怖气氛等等,但犯罪动机、犯罪目的都不是本罪成立的要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

为什么幼儿园砍杀事件是故意杀人罪,而不是危害公共安全罪

故意杀人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主要区别在是看其侵犯的客体和犯罪对象,即看是针对特定的人和财物,还是公共的安全。

幼儿园砍杀事件针对的是特定的人即幼儿,而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是与决水、放火、爆炸、投毒的危险性相当的、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不能作任意扩张解释。

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有什么区别

法律主观:

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犯罪的区别是:行为人使用的危险方法是杀人、伤人或毁坏公私财物,其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就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如果其行为不足以危害公共安全的,应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伤害罪

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伤害罪的含义如下:

1、危害公共安全罪是故意或者过失地实施危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者重大公私财产安全的行为。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保护法益是公共安全;行为具有公共危险时才可能危害公共安全,反之,危害公共安全意味着行为具有公共危险,因此,这些犯罪被称为公共危险犯。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保护法益,是不特定或者多数人的生命、身体的安全以及公众生活的平稳与安宁;

2、故意伤害罪是行为人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他人的身体不包括假肢、假发与假牙,但是已经成为身体组成部分的人工骨、镶入的牙齿,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毁坏尸体的行为,不成立故意伤害罪。基于同样的理由,伤害胎儿身体的,也不构成本罪。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罪】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二百三十四条之一

【组织出卖人体器官罪】组织他人出卖人体器官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未经本人同意摘取其器官,或者摘取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的器官,或者强迫、欺骗他人捐献器官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故意杀人罪与以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与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定罪的区别

首先从学理上故意杀人罪属于刑法中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一类,这一类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并列的。而在刑法中没有所谓的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我想你也许说的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两罪的区分在四个犯罪构成上

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无区别)

主观方面故意(无区别)

客体 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自然人身体的生命权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侵害的是公共安全

客观方面 故意杀人罪的手段仅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自然人的生命

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手段针对大多数人的安全而且手段不能是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手段。

比如:一个人为了杀死自己的女友。想出了在女友下班途中用汽车冲撞的方式杀死女友的方法。这时区分点出现

故意杀人罪(路上只有女友一个人而冲撞女友)

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女友在逛街 街上很多人而冲撞)

此外,在定罪量刑上双方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两者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10年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具体请参阅《刑法》第114、115条及232条和《刑法修正案(三)》

危害公共安全罪和故意杀人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与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定罪的区别

首先从学理上故意杀人罪属于刑法中侵害他人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罪一类,这一类与危害公共安全罪是并列的。而在刑法中没有所谓的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我想你也许说的是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两罪的区分在四个犯罪构成上

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无区别)

主观方面故意(无区别)

客体

故意杀人罪侵害的是自然人身体的生命权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侵害的是公共安全

客观方面

故意杀人罪的手段仅仅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特定的自然人的生命

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手段针对大多数人的安全而且手段不能是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手段。

比如:一个人为了杀死自己的女友。想出了在女友下班途中用汽车冲撞的方式杀死女友的方法。这时区分点出现

故意杀人罪(路上只有女友一个人而冲撞女友)

以其他危险方法危害社会公共安全罪(女友在逛街

街上很多人而冲撞)

此外,在定罪量刑上双方基本没有什么区别。两者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3-10年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具体请参阅《刑法》第114、115条及232条和《刑法修正案(三)》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合同自动失效和终止区别是什么

合同自动失效和终止区别: 1、合同自动失效是指已经生效或者履行的合同,由于某些原因导致合同不能继续履行。 2、合同终止是指发生法律规定或当事人约定的情形时,合同当事人之间存在的权利义务关系消灭,合同的效力终止。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 ...
2023-10-27 15:19

撤销之诉与第三人撤销之诉的区别(民法典第三人撤销之诉)

第三人撤销权是指除了债权人和债务人之外的第三方,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撤销与债务人之间的法律行为,或者撤销债务人对于某个第三人的债权,综上所述,债权人撤销权和第三人撤销权的区别在于,前者是针对债务人的,其行使的目的是保护债权 ...
法律
146热度

保险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是什么

保险诈骗罪和合同诈骗罪的区别是犯罪目的不同和客观要件不同。保险诈骗罪是以向保险公司骗取保险金为目的,合同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保险诈骗罪只发生在保险合同中,合同诈骗罪会发生在许多种合同中。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一百九十八条 有下 ...
2023-12-08 14:56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故意致人死亡罪判多久)

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杀人的区别是什么法律分析:故意杀人和过失致人死亡侵犯的都是他人的生命权,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剥夺他人的生命,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过失杀人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过失致人死亡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其行 ...
法律
919热度

参加诉讼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区别是什么

参加诉讼通知书和应诉通知书的区别为:应诉通知书一般只发给被告,告知其被人起诉,告知其相应的诉讼权利义务,要求在法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参加诉讼通知书是传唤与案件有关人员到案的凭证。相关人员有可能是被告,也有可能是原告或证人等。 法律依 ...
2023-11-16 16:46

借款跟欠款的区别(借款跟欠款的区别是什么)

欠款是因为合作买卖交易进行的,借款一般都是债务与债务人之间产生的,借款的法律关系是清新、明确、单纯的,而欠款的法律关系可能比较复杂,借款在法律上处理起来也就比较简单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
法律
537热度

地方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区别

地方规章和地方性法规的区别: 1、制定机关不同:地方性法规由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委会制定,地方规章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 2、法律效力不同:地方规章的法律效力低于地方性法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七十二条 省、自治区、直 ...
2023-12-01 15:37

刑事纠纷和民事纠纷的区别(刑事纠纷和民事纠纷的区别)

民事案件指发生在法律地位平等的民事主体之间的争议,当事人无法协商解决,而诉诸司法团州机关,请求由司法机关受理并就有关民事权利和义务进行廓清和界定的案件,主要指有关财产权益方面的案件如合同纠纷,物权纠纷等以及侵权行为而发生的纠纷,比 ...
法律
530热度

借条与欠条的法律区别

借条与欠条的法律区别:借条的形成原因主要是借款,欠条的形成原因则包括买卖、租赁等,不论是欠条还是借条,签订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签订的行为应当是其真实意思表示等。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六十八条 借 ...
2023-11-22 16:48

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合同诈骗与合同纠纷的区别 卷款跑路)

如果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根本不具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只有部分履行合同的能力,却与一方或数方签订大大超过自己履约能力的合同,那么行为人签订合同的主观目的往往是为了骗取对方财物,一般经济纠纷属于民事纠纷中的一种,因此不会涉及到刑事犯罪 ...
法律
10热度

合同甲方和乙方的权利义务有什么区别呀

合同甲方和乙方的权利义务的区别为甲方一般是指提出目标的一方,是合同的主导方,其享有的权利通常是乙方的义务。而乙方一般是指完成目标,并根据完成情况获取收益的一方,其义务往往围绕甲方的权利而展开。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 ...
2023-12-08 15:16

违规放贷和违法放贷的区别(违规放贷的钱需要还吗)

违法发放贷款罪简单定义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或者滥用职权,向关系人以外的其他人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违法发放贷款罪在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玩忽职守 ...
法律
364热度

合同的责任与义务有什么区别

合同的责任与义务的区别: 1、义务是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限制和约束;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而责任必然与不利后果相关。 3、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 ...
2023-12-11 16:58

故意杀人罪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

第一百一十五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法律客观:《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 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 ...
刑事
720热度

户口本落在别人手里会有什么危害

危害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损失:金融开户例如信用卡,手机卡等; 2、法律纠纷:拿着你的证件做违法的事情,例如,行骗,抢劫等; 3、资产的转移:以你的身份购置固定资产,或转移你名下的资产等; 4、如果当事人把户口本出借给第三人,需 ...
2023-11-23 16:47

不起诉和撤销案件的区别(检察院不起诉和撤销案件的区别)

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追究刑事责任,已经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理,或者宣告无罪:(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
法律
327热度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法人的区别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和法人的区别如下:1、概念不同:法人是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董事长通常是公司董事会主席;2、产生方式不同:法人依法定程序成立并办理登记,董事长的产生办法由公司章程 ...
2023-11-27 15:15

怎么区别“真假离婚”

律师提醒假离婚”本身并非法律概念,与“真离婚”的法律意义并无不同,自双方在民政局登记离婚起,双方身份关系即已解除,双方作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作出上述法律行为时,应充分考虑法律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并承担由此产生之风险,离婚协议之 ...
2023-09-12 17:56

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赠与合同的任意撤销和法定撤销的区别)

但为了保护公共利益和受赠人的信赖利益,法律规定了两种不允许赠与人撤销的赠与合同,即赠与合同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但是法律明确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 ...
法律
120热度

债务人与债权人提出破产有区别吗

债务人与债权人提出破产是有区别的,债如果是权人提出债务人破产的,还应当提交存在债权债务关系的资料等,企业法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并且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债务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 ...
2023-12-14 16:18

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区别?(故意伤害致死一般判多少年)

如果行为人主观心理是追求他人死亡的目的,虽然没有发生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也不能认为是故意伤害罪,而应认定为故意杀人(未遂)罪,伤害既遂与故意杀人未遂,虽然只产生了伤害结果,但其主观要件的内容不同,前者为故意伤害,后者为故意剥夺他人生命,伤 ...
刑事
778热度

合同的责任与义务的区别有什么

合同的责任与义务的区别: 1、义务是指法律规定对法律关系主体的限制和约束;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约行为、违法行为或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2、义务并不必然同不利后果相关;而责任必然与不利后果相关。 3、义务可以通过义务主体自觉履行 ...
2023-11-10 16:20

借款合同和民间借贷的区别(借款合同和民间借贷纠纷的区别)

民间借贷和金融机构借款的区别1、民间借贷主要指自然人之间、自然人与法人或其他组织之间,以及法人或其他组织相互之间,以货币或其他有价证券为标的进行资金融通的行为,民间借贷和借款合同纠纷的区别法律分析:借款合同一般签订即生效,从最高法院 ...
法律
432热度

不当得利与拾得遗失物的区别是怎样的

不当得利与拾得遗失物的区别是性质不同。不当得利,指无法律上的原因,使他人受损而自己获益的事实,要求他人致损和自己获益是有因果关系的。拾得遗失物,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拾得人并没有取得所有权,只是拥有必要的费用请求权,并且负有的保管义务 ...
2023-11-15 15:20

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危险驾驶罪和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的区别是什么)

综上所述,妨害安全驾驶罪的客观行为主要表现为抢控驾驶操纵装置干扰公共交通工具正常运行,这种行为虽然对于车内外安全也构成了危险,但危险程度明显低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行为,实害后果发生从可能性发展演变成现实性之间尚存有一 ...
刑事
535热度

逃税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区别

逃税罪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区别为:犯罪目的不同,承担的刑罚不同等。逃税罪是指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 ...
2023-11-15 15:40

裁定驳回起诉和判决驳回起诉的区别(判决驳回起诉的6种情形)

判决适用于解决案件的实体问题,如,驳回诉讼请求,是指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经过对案件的实体审理,认为当事人的主张依照有关实体法的规定不能成立,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对于这种情况则用判决驳回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当事人丧失的是请求人民法院就双 ...
法律
686热度

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的区别刑民交叉)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二十四条【合同诈骗罪】有下列情形之一,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二、合同诈骗罪会判几年刑法第二百二 ...
法律
46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