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关于刑法的基本原则,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答案】:ACD
A选项。禁止残虐的刑罚是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根据罪刑相适应原则不必然推出禁止残虐的刑罚的结论.所以A错误。应选;B选项说法正确,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的表述,不应入选;C选项,虽然在法律中可以进行法律拟制,但是立法解释中不能进行法律拟制,否则就是类推解释。是超出刑法规范意思之外的解释,所以C选项错误,应选;D选项,平等适用刑法原则是指刑法在根据其内容应当得到适用的所有场合,都需要严格适用。刑法的部分条款对身份犯规定了较无身份者更重的刑罚,就应当严格适用。因此D选错误,应选。
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答案】:D
考查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区别。
罪行法定原则是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因此A正确。
协议管辖,体现了民事诉讼中对当事人意思的尊重,因此,是处分原则在管辖权上的体现,B正确。
现代法理学一般都认为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范与事实之间
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因此C正确。
在法律适用上,法律规则优先于法律原则,因此D错误。
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法律原则在法律实施中具有重要作用。关于法律原则的司法适用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法律原则一般应优先于规则而被适用
B.法律原则在每个案件中都应与规则同时适用
C.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正确答案:ABD
下列关于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答案】:C
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的共性,其明确具体 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 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 后果,它只对行为或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但并不直接告诉应当如何去实现或满足这些要求或 标准,故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故C项错误,当选?不同的法律原则具有不同的 强度,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例如,在民法中,无过错责任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可能与意志自由原则是矛盾的。所以,当两个法律原则在具体的个案中冲突时,法官必须 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及有关背景在不同强度的原则间作出权衡,被认为强度较强的原则对该案件的裁决具 有指导性的作用,比其他原则的适用更有分量。但另一原则并不因此无效,也并不因此被排除在法律制度之 外,因为在另一案中,这两个原则的强度关系可能会改变。例如,我们不能根据在某一个案中采用公平原贝 , 而否定意志自由原则的效力;相反,我们在另一个案中强调意志自由原则,也并不否定公平原则的效力。故D 项正确,不当选。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错误的是:
【答案】:A、B、C、D
①原则的适用范围要远大于规则,规则只适用于某一类型行为,而原则则有可能适用于一个法律部门,乃至于整个法律体系。规则由于三要素的存在,行为模式具体明确,只关注案件的共性,因此,只能适用于某一类具体的行为。而法律原则的行为模式模糊不定,其既着眼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又关注行为的个别性,故适用范围远大于规则,可能适用于一个部门,也可能适用于整个法律体系。故A选项错误。
②法律原则没有明确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所以法官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而规则由于有明确的假定条件、行为模式,要求法官在适用时,必须严格依据假定条件与行为模式。注意:规则限制了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有助于实现法的可预测性,但是可能导致法具有僵硬性缺陷,需要原则的适用来弥补。原则能够弥补规则的僵硬性缺陷,有助于实现实质正义,但是却对法的可预测性有伤害。正是因为规则和原则的上述特点,为了保证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法律规则应当优先于法律原则适用。故B选项前半句正确,后半句错误。
③规则由于其严格的假定条件,要么适用,要么不适用,即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而原则由于缺乏明确的假定条件,是由法官依据其强度不同而适用的。C选项错误。
④法律原则的适用是有条件的,一般情况下,应当优先用规则,没有规则才考虑原则。在有规则的情况下,为了个案正义,也可以适用原则,但是必须给出强力理由。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选项。
关于我国法律适用的原则,下列哪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答案】:D
司法活动要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任何人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样地追究责任。同时,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表明司法权具有专属性,但并不意味着司法机关可以无限度地使用自由裁量权或者可以不受人大和党委的正常合法的监督。
关于法律原则的适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答案】:C
现代法理学一般都认为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保证个案正义,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缝隙,从而能够使法律更好地与社会相协调一致。但由于法律原则内涵高度抽象,外延宽泛,不像法律规则那样对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有具体明确的规定,所以当法律原则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标准发挥作用时,会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为了将法律原则的不确定性减小在一定程度之内,需要对法律原则的适用设定严格的条件:(1)穷尽法律规则,方得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在有具体的法律规则可供适用时,不得直接适用法律原则。即使出现了法律规则的例外情况,如果没有非常强的理由,法官也不能以一定的原则否定既存的法律规则。只有出现无法律规则可以适用的情形,法律原则才可以作为弥补“规则漏洞”的手段发挥作用。(2)除非为了实现个案正义,不得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这个条件要求,如果某个法律规则适用于某个具体案件,没有产生极端的众不可容忍的不正义的裁判结果,法官就不得轻易舍弃法律规则而直接适用法律原则。(3)没有更强理由,不得径行适用法律原则。在判断何种规则在何时及何种情况下极端违背正义,其实难度很大,法律原则必须为适用第二个条件规则提出比适用原法律规则更强的理由,否则上面第二个条件规则就难以成立。根据上述表述,A.B项是错误的,C项是正确的。D项中,法律规则的适用方式是“全有或全无”的方式,而非是法律原则的适用方式,因此,D项错误。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
【答案】:C
法律原则可以是非常抽象的,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也可以是具体的,如任何人不能作自己案件的审判者。A选项错误。法律原则本身不是法律规则,它既没有规定确定的事实状态,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法律后果,但是在创制法律、理解或适用法律的过程中,法律原则是必不可少的。法律原则不仅可以指导人们如何正确地适用法律规则,而且在没有相应法律规则时,可以代替规则来作出裁决。B选项表述错误。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既定的,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提供的解决办法。而法律原则不是以“全有或者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C选项表述正确。法律原则是法律制度、规范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们是法律规则的本源和基础,它们可以协调法律体系中规则之间的矛盾,弥补法律规则的不足与局限。D选项表述错误。
2、下列关于法律原则的表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答案应该是C。吧
解析: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别如下:(1)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明确具体的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它只对行为或裁判设定一些概括性的要求或标准(即使是有关权利和义务的规定,也是不具体的),但并不直接告诉应当知何去实现或满足这些要求或标准,故在适用时具有较大的余地供法官选择和灵活应用。(2)在适用范围上,法律规则由于内容具体明确,它们只适用于某一类型的行为。而法律原则对人的行为及其条件有更大的覆盖面和抽象性,它们是对从社会生活或社会关系中概括出来的某一类行为、某一法律部门甚至全部法律体系均通用的价值准则,具有宏观的指导性,其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3)在适用方式上,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如果一条规则所规定的事实是概定的,那么,或者这条规则是有效的,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接受该规则所供的解决办法。或者该规则是无效的,在这种情况下,该规则对裁决不起任何作用。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它不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应用于个案当中的,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是具有不同的“强度”的,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例如,在民法中,无过错原则和公平责任原则,可能与意志自由原则是矛盾的。根据以上内容可知,C项明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