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什么)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行政法法律渊源的是:
【答案】:B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包括:
1.宪法。比如:国务院的职权,地方政府的职权。
2.法律。全国人大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一般法律和基本法律。
3.行政法规。
4.地方性法规。
5.地方政府规章。
6.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7.国际条约、惯例。
故正确答案为B。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民法的渊源( )。 A.宪法 B.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性文件 C.地方性法规 D.民事习惯
【答案】:D本题考查民法的渊源。在我国,习惯作为民法的渊源是受到限制的,只有经过国家认可的习惯,才具有民法渊源的意义。除了A、B、C三项和国家认可的民事习惯外,民法的渊源还包括民事法律,国务院发布的民事法规、决议和命令,国务院各部委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所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1,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2,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3,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4,某直辖市的
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刊:、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规章、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等。
所以本题2选项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不是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
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法律的非正式渊源的是( )。A.政策B.判例C.习惯
【答案】:ABC
法的正式渊源与非正式渊源是根据是否表现于国家制定的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而进行的分类。法的正式渊源是指那些可以从体现于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中的明确条文形式中得到的渊源。法的非正式渊源则指那些具有法律意义的准则和观念,这些准则和观念尚未在正式法律中得到权威性的明文体现。当代中国法的渊源主要为以宪法为核心的各种制定法,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规章、民族自治法规、地方性法规、经济特区的规范性文件、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等。这是由我国国家和法的本质所决定的。此外,在法学上一般也认为,习惯应视为我国法的非正式渊源。在当代中国,不采用判例法制度,判例不具有约束力,不是法的正式渊源之一。而政策在上升为具体的法律规定之前也不是我国法律的正式渊源。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
1、下列各项中,不可为我国民法渊源的是( )。 A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
答案是CD
我国民法渊源有以下几种:
一、制定法 (一)宪法中的民法规范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据。宪法中的作为民事法律所依据的原则和规定,如关于所有权的规定、关于民事主体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等,既是民事法律的立法依据,也是调整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民法通则以及民事单行法
民法通则规定了民事生活的共通原则和制度。在民法渊源中,民法通则处于指导和核心地位。此外,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继承法、公司法、著作权法等,均是重要的民事单行法。在其他一些法律如文物法、草原法、矿产资源法、森林法、水法中,也含有重要的民法规范。
(三)国务院制定发布的民事法规
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律规范,也是民法的重要渊源,但其不得与宪法和法律相抵触。国务院制定的民事法规有两类:一类是根据政府行政职能,为立法部门制定的法律配套的,如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专利法实施细则;还有一类是含有民事法律规范的单行行政法,如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私有房屋管理条例。
(四)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中,有些属于民事规范。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根据立法法规定的立法权限,有地方性法规制定权的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但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只能在制定者管辖的行政区域内有效。
(五)规章
根据立法法的规定,规章有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规章中有些是民事规范,规章也是民法的主要渊源。
(六)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解释规范性文件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民事法律的系统性解释文件和对法律适用的说明,对法院审判有约束力,故也有法律规范的性质。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系统性民事法律解释文件很多,如《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民通意见》)、《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等。
(七)国际条约中的民法规范
我国政府签署并经人大批准的国际公约或双边协定,具有与国内法等同的法律效力,也是法律重要的渊源之一,如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等。
二、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易中形成的经常性做法。习惯根据其适用,可以分为区域性习惯和行业性习惯、生活习惯和交易习惯等。我国民法没有对习惯的效力做一般性规定;但有些单行法肯定习惯效力,如合同法第125条就允许用交易习惯解释合同的歧义条款。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
D即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我国的法律渊源分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其中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均属于正式法律渊源。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属于非正式法律渊源,它是中国最高司法机关选择、确认和公布的典型判例,在法律实际生活中,起到了法的渊源的作用。
扩展资料:
法律渊源类型:
1、具有绝对效力的法律渊源,具体有法律、行政法规、有权解释(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国际条约、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
2、具有相对效力的法律渊源,具体有部门规章、各县市人大发布的决定和决议、地方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和规章等。
3、相对法律渊源具体有习惯法、《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刊登的案例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法律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