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起诉是先调解还是先立案(立案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先立案还是先调解
法院先立案。
立案调解的具体流程如下:
1、申请。符合立案条件的案件,立案法官向原告明示,可以申请进行立案调解。当事人申请进行立案调解的案件,由原告填写立案调解申请书;
2、调解。进入立案调解程序的案件,及时告知被告并征求其意见,依法告知调解人员姓名、立案调解期限及申请回避等有关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
3、制作调解书。对于达成和解协议或者调解协议的案件,依法制作调解书并送达,告知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等相关权利义务。在规定期间内无法达成一致的,告知原被告不再进行立案调解,及时将案件移送审判庭审理。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五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
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法院为啥先调解后立案
法律分析:法院是先立案,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本案中并没有规定所有的案件必须要经过了解这个程序,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法院受理案件完毕之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寻求调解,所以并不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四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九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不提出答辩状的,不影响人民法院审理。
法院起诉先调解还是先立案
法院起诉是先立案。
调解并不是民事诉讼必要的程序,如果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不同意调解的,法院就要及时对案件作出判决。调解在法律纠纷解决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提供了一种非对抗性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双方当事人在不牵涉法庭的情况下达成共识。通过调解,当事人可以更快速、更经济地解决争议,并且可以保护他们的隐私。此外,调解还可以减轻法院系统的负担,使其更集中于处理那些无法通过协商解决的案件。
立案需要走的流程如下:
1、去立案大厅由值班法官指导立案;
2、准备材料,取号,是否接受调解;
3、不符合立案条件的告知或补充资料,符合的受理;
4、受理的接受材料,出具收据,诉讼费通知书,地址确认书,案件受理通知书;
5、7日内缴费交票,换票,未缴费的裁定撤诉。在管辖范围内认为需追责的应立案。
起诉立案需要材料有:
1、主要证据材料目录及复印件;
2、原告身份证复印件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3、如委托他人诉讼,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受托人身份证复印件各1份,并同时提供原件供查验;
4、如委托律师诉讼的,则另须提交授权明确的授权委托书及律师事务所接收委托的证明、函件和律师证复印件;
5、被告为单位的,提供被告工商基本信息。
综上所述:法院是先立案,调解并不是民事诉讼必要的程序,如果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不同意调解的,法院就要及时对案件作出判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六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七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法律问题:调解是在立案前还是立案后法院
法院作为调解主体是在法院审核通过立案后,诉讼前有责任对双方主体进行诉前调解。没经过法院立案,需要向其它行政机关等调解主体申请调解。
法律分析
调解一般是在立案后。调解化解纠纷的一种有效手段,现如今基层法院在诉讼前都会询问双方是否同意调解,无法调解就会直接立案,案件到了具体的业务部门,开庭审理时,经办法官同样会征求原被告双方的意见,是否同意调解。一般法院调解在答辩期满后裁判作出前可以进行调解。如果经双方的同意,法院可以在答辩期满前作出调解。双方可以自行提出调解方案,法院也可以作出。普通程序,十五天内,简易程序是七天内可以直接拿调解书去过户。受案后一般在七日内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能达成合意的则立即予以立案。一般七天内,交了诉讼费就表示立案了。如果七天内没调解也没有要去交诉讼费,这是诉前调解,可以拒绝调解直接起诉。如果已经交了诉讼费,表示进入诉讼程序了,调解也是自愿,如果拒绝就会等安排排期到时候直接开庭审理,如果同意的话,等法院安排吧。法院调解,是指在人民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通过自愿协商,达成协议,解决民事争议的活动和结案方式。由于是在诉讼中进行的,也称为“诉讼调解”或“诉讼上的调解”。法院调解制度是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与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相结合的产物。从当事人的角度讲,是否用法院调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取决于双方当事人的自愿。从人民法院的角度讲,法院调解又不仅仅是纯粹当事人之间私权合意。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七条 调解达成协议,人民法院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诉讼请求、案件的事实和调解结果。调解书由审 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加盖人民法院印章,送达双方当事人。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法院是先立案还是先调解
法院是先立案,但是实际上我们国家本案中并没有规定所有的案件必须要经过了解这个程序,但是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法院受理案件完毕之后,如果有机会可以寻求调解,所以并不是一个必须经历的过程。
一、法院是先立案还是先调解?
法院是先立案,调解并不是民事诉讼必要的程序,如果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不同意调解的,法院就要及时对案件作出判决。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四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
1、立案后要向对方送达一般7日内向被告送达传票,现实生活中法院立案后多久能收到传票一般由法院掌握,一般情况下在10天到一个月内。
2、法院立案后应该先传唤被告,通知被告后才会通知原告,也就是说法院先是电话通知被告,如果通知不到采用直接送达、留置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诉讼文书所不能送达的情况下,最后采用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是指采用登报的方式送达传票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
3、法律规定案件的审理期限,传票在审理期限内下达。简易程序三个月,普通程序六个月,所以最长不能超过这个期限。
4、民诉法第一百一十三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
5、如果案件已经立案,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以寄出日期为准)。
6、如果提供的被告电话或地址有误,或者联系不到被告,或者被告拒绝接收传票的,也可以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一般时间为2个月),同时给予被告十五天答辩期。在完成送达程序后,承办法官会安排开庭时间,并提前三天向您送达开庭传票。
7、《民事诉讼法》(2012修正)第一百二十五条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应当在收到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答辩状应当记明被告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职业、工作单位、住所、联系方式;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
二、法院传票有哪些送达方式?
1、直接送达。
2、留置送达。
3、委托送达。
4、邮寄送达。
5、转交送达。
6、公告送达。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
第九十五条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协助。被邀请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协助人民法院进行调解。
第九十六条调解达成协议,必须双方自愿,不得强迫。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
第九十九条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人民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对于大多数普通老百姓来说的话,没有经过一些诉讼方面程序,所以并不了解一些诉讼方面需要经历的过程,一般情况下来说的话,如果要到法院起诉,肯定是需要递交,起诉状,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给法院,决定是否受理案件,其次才是调解。
有人起诉我之后,法院不进行调解就直接立案吗
是的,先立案后调解,只要起诉当事人符合立案条件,法院就立即予以立案受理。如果,人民法院在征得原告同意后,可以在立案前先进行调解。诉讼调解又被称为法院调解,按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在法院审判人员的主持下,双方当事人可以就发生争议的民事权利义务自愿进行协商,达成协议的,签订调解书。
法律分析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公民通过起诉状或口头起诉的,经过审理符合相关条件的,应当立案。立案后,法院会开具诉讼费缴费通知要求被告去交费窗口或者指定银行交纳诉讼费,交完诉讼费后可以换领人民法院诉讼收费专用票据,然后将票据存档联交给立案法官,领取案件受理通知书。立案结束后,法院会将原告递交的起诉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需要在规定时间内递交答辩状。法院立案后会在裁决前进行调解,没有规定具体是多久。一般而言,法院立案受理后,会在五日内将起诉状副本发被告,也会在电话通知被告到法院领取诉讼材料,如果双方都同意调解,会在法院的主持下进行调解,达成一致意见的,予以调解。双方也可以主动要求法院进行调解,调解中心应当根据当事人在争议发生之前或者在争议发生之后达成的调解协议和任何一方、双方或多方当事人的申请受理案件。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二十三条 人民法院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前天去法院交起诉状了,他们说先调解,没有交诉讼费,请问需要几天通知去调解
一般一个礼拜左右,一个礼拜后要联系法院,如果不能调解,就要再去立案。也不是必须调解,只是最高法的一个规定,能不上法庭就不上法庭,所以法院提出先调解。如果是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话,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若在开庭前,当事人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原告需及时告知法院,力求案件及时清结。
法律分析
减半收取诉讼费:1、在法院立案前调解的,法院不收取诉讼费。2、但如果需要法院出具法律文书的,会减半收取诉讼费。3、如果在法院立案后调解结案的,法院会减半收取诉讼费。扩展资料:庭前调解方式有:一、请求调解。在案件开庭审理前,一方若有调解意向,尽快告知法院,说明调解方案,法院会及时与对方沟通,尽快促成双方之间达成和解协议,在法院主持下制作民事调解书。二、初步和解。在案件开庭审理前,一方与对方自行协商达成初步和解意向的,尽快告知法院。法院会尽快安排时间召集双方到法庭,在法院主持下进行调解并制作民事调解书。三、自行和解。在案件开庭审理前,一方与对方已经达成和解协议的,尽快向法院提供已达成的和解协议,由法院确认该和解协议并制作民事调解书。四、若在开庭前,当事人自觉履行相关义务,原告需及时告知法院,力求案件及时清结。因此,这只是法院的诉前调解程序,并不是必经程序。可能是双方的纠纷不大,法院认为双方有调解成功的可能,所以建议先调解,如果同意的情况下才启动的。当然如果既然调解无果,也可以再去立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诉讼费用交纳办法》 第十五条 以调解方式结案或者当事人申请撤诉的,减半交纳案件受理费。
起诉到法院的,法院是先 调解还是直接立案
起诉到法院的,法院会先立案,调解并不是民事诉讼必要的程序,如果双方当事人或者一方不同意调解的,法院就要及时对案件作出判决。
法律分析
法院调解是在立案以后,在立案之前,法院没有接手这个案件,审判程序还没有启动,法院对该案是无权处理的。按照相关法律规定,调解必须在各方当事人接受调解的情况下进行,在立案之前,当事人尚未表明自己对该案的态度,法院无权进行调解。所以,在立案之前,如法院进行调解,其行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说严重点,是滥用审判权。关于庭外和解,这是当事人自己的权利,当事人进行和解,并促使当事人达成合意从而解决纷争的诉讼活动。开庭调解是在开庭审理时,对当事人进行调解,是开庭审理的组成部分。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庭前调解是对适合调解的案件进行的先行处理程序,其显著特征是在法院的主持下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根据案情和实际情况达成调解协议或转入庭审程序,能最大限度地促成和解,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在法院执行中,仍然是可以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的。但调解应以双方自愿为前提,如有任一方不同意进行调解的,法院应该立即执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九十三条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
第九十四条 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由审判员一人主持,也可以由合议庭主持,并尽可能就地进行。人民法院进行调解,可以用简便方式通知当事人、证人到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