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赡养老人却想争夺抚恤金(不赡养老人却想争夺抚恤金怎么办)
很少尽赡养义务能分抚恤金吗
法律主观:
很少尽赡养义务能分抚恤金。对抚恤金如何分割,法律并无明确规定。根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政策,享受抚恤金的人,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死者的直系亲属;二是这些亲属主要依靠死者生前抚养。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但同时还会综合考虑各分配对象与死者的亲密程度、对死者所尽抚养或赡养义务、生活能力;经济状况等客观情况由法官进行自由裁量,以确保死亡抚恤金的分配更加公平、合理,且不违背死亡抚恤金发放之目的与初衷。,赡养费给付标准:按照当地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予以确认。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的义务,应当履行对父母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父母的特殊需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二十六条,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条,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抚恤金不能代位继承。抚恤金是发给伤残人员或者死者家属的,在未来的抚恤金转化为被继承的财产,继承人是以法定继承来实现,并非是代位继承;而遗产继承,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可以依法转让给他人的个人合法财产。代位继承一般是法定继承亲属的遗产,因此抚恤金是不能代位继承的。,《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八条的规定,被继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代位继承。,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继承人死亡的,由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继承。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四十五条 亲属包括配偶、血亲和姻亲。 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为近亲属。 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近亲属为家庭成员。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第十五条 一次性抚恤金发给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没有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费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
不照顾老人是否能分抚恤金
法律分析:据我国目前的有关政策,享有抚恤金待遇的人必须同时具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是死者的直系亲属、配偶;二是死者生前主要或部分供养的人。所以,如果在死者生前并未尽到赡养义务的人是不可以分抚恤金的。死亡抚恤金的具体分割,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如果实在协商不成,也可向法院起诉。法院一般按照均等分割原则处理抚恤金,同时也会酌情考虑各近亲属的客观情况进行分割。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二十二条: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根据其性质不得继承的遗产,不得继承。
没有赡养老人能领老人的抚恤金吗
没有赡养老人能领老人的抚恤金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对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而抚恤金是发给伤残人员或死者家属的费用。由受害人及其近亲属享有。
没有赡养老人能继承抚恤金吗
没有赡养老人能继承抚恤金吗
没有赡养老人能否继承抚恤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一、抚恤金的性质和来源
抚恤金是国家或单位对死者家属的一种经济补偿,用于保障其基本生活。抚恤金的来源可以是国家或单位,也可以是死者生前的遗产。
二、赡养老人的义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如果子女没有履行赡养义务,父母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子女履行赡养义务。
三、继承权的取得
继承权的取得通常基于亲属关系,如配偶、子女、父母等。如果死者没有遗嘱,则按照法定继承顺序进行继承。如果死者有遗嘱,则按照遗嘱进行继承。
四、没有赡养老人的影响
如果子女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可能会影响其继承权的取得。在某些情况下,子女可能因为未履行赡养义务而被剥夺继承权。但需要注意的是,法律规定并非绝对,具体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综上所述:
没有赡养老人能否继承抚恤金,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如果子女没有履行赡养义务,可能会影响其继承权的取得。但具体案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法律规定来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条: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当尊重、关心和照料老年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十一条: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条: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不赡养老人能分老人抚恤金吗?
【法律分析】
可以分。抚恤金不是遗产,不能用于继承。但是可以参照遗产继承的方法由亲属分配。对于不赡养老人的人,应当少分或不分给抚恤金。所以,不赡养老人的可以分抚恤金,但是不是必须分抚恤金。抚恤金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体经济组织对死者家属或伤残 职工发给的费用。工人、职员因工负伤被确定为残废时,完全丧失劳动力不能工作退职后,饮食起居需人扶助者,发给因工残废抚恤费,至死亡时止。
【法律依据】
《工伤保险条例》 第三十七条 职工因工死亡,其直系亲属按照下列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一)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二)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核定的各供养亲属的抚恤金之和不应高于因工死亡职工生前的工资。供养亲属的具体范围由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
(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48个月至60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具体标准由统筹地区的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规定,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
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因工伤导致死亡的,其直系亲属享受本条第一款规定的待遇。
一级至四级伤残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死亡的,其直系亲属可以享受本条第一款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待遇。
不尽赡养义务能否拿抚恤金
抚恤金是属于被继承人的遗产之一,而依据继承法的规定,如果不对被继承人尽赡养义务的,是不能分或者少分遗产的。
相关法律规定
《民法典》第1130条规定:
同一顺序继承人继承遗产的份额,一般应当均等。
对生活有特殊困难又缺乏劳动能力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
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有扶养能力和有扶养条件的继承人,不尽扶养义务的,分配遗产时,应当不分或者少分。
继承人协商同意的,也可以不均等。
赡养费的计算方式
赡养费的计算。首先计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人均月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视为该子女无力向父母提供赡养费。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高于最低生活保障线时,超出部分,二个子女以内的按50%计算赡养费;三个子女以上的按40%计算赡养费。应付的赡养费除以被赡养人数得出付给每个被赡养人的赡养费。
人民法院认定赡养费的标准包括:当地的经济水平、被赡养人的实际需求、赡养人的经济能力。
赡养费的给付内容分六个方面:
(一)老年人基本赡养费;
(二)老年人的生病治疗费用;
(三)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护理费用;
(四)老年人的住房费用;
(五)必要的精神消费支出;
(六)必要的保险金费用。
父母毕竟对自己是有养育之恩,所以在赡养父母的时候,应该要每个人都出力。同时要能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让父母能够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