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犯罪从轻处罚刑法法条(未成年犯罪从轻处罚的法律依据)

在线问法 时间: 2024.01.13
320
”的相关解答如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量刑如下:一、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根据刑法规定,14岁以下18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14岁以下18岁以下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法律客观:《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从轻减轻处罚

法律主观:

我国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罚分为四种情形。根据刑法规定,14岁以下18岁是减轻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14岁以下18岁以下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满14周岁是无责任能力。因此,年龄不满14周岁的人,无论实施的法律侵害,都不承担刑事责任。14岁以下16岁,属于相对刑事责任年龄阶段,14岁以下16岁以下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重伤或者强奸、抢劫、贩毒、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年满16周岁是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我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16岁以上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法律客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第十七条之一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过失犯罪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二条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三条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诉法对未成年人

法律主观:

关于“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怎样定义?”的相关解答如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量刑如下:一、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也就是说,不满十八岁是一个法定从宽处罚的情节。至于是从轻还是减轻以及从轻的幅度,则根据具体案件确定。根据这一原则,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原则上不应判处法定最高刑,在具体量刑时一般应将未成年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低龄犯罪者与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高龄犯罪者区别开来,在同一年龄段内的犯罪,在决定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时,一般也要体现不同行为人年龄上的差别。只有这样,才能完整地体现和实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从轻、减轻处罚的从宽原则。二、不适用死刑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49条:“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的规定,未成年人不论犯何罪均不应判处死刑。这是刚性要求,不允许有任何例外。所谓犯罪的时候是指实施犯罪行为的时候。如果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即使审判的时候已满18周岁也应适用本条规定。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主要原因在于:死刑是一种最严厉的刑罚,它关系到犯罪人的生死存亡。不满18周岁的人由于未成年,还处在生理与心理发育过程中,认识能力和控制能力都还比较弱,因此,尚未达到罪行极其严重、不堪改造的程度,故不宜适用死刑。三、教育、感化和挽救的原则我国未成人保护法第38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四条也明确地规定:“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这就从法律上明确了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教育、感化、挽救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办理未成人案件中要正确处理惩罚和教育的关系。要将教育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司法人员对未成人要坚持攻心为主,象父母对孩子、教师对学生一样,针对其个人特点,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之认识到自已行为的危害性。这一原则要求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人案件中既要注意查清事实,又要及时对未成人进行教育和感化。教育、感化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受到重视,要正确处理查清事实与教育、感化的关系。查清事实是正确教育的基础,事实不清,就无法以理服人,难以针对性的开展教育。但也不能专注于事实本身而忽视教育和感化。教育和感化是处理未成年人案件的重要原则。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感化要注意挖掘犯罪发生的深层次根源,剖析未成人犯罪的根本动因,对症下药,深入进行心理教育,使其真正认罪伏法,并能正确对待将要面临的刑事处罚和履行。贯彻教育、感化和挽救原则并不意味着对未成年人只重教育而忽视惩罚。未成年人犯罪同样对社会造成了危害,对其依法予以处罚是正当的,也是必要的。忽视惩罚或不当的处罚难以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后果,对教育、感化方针的贯彻是不利的。但这种处罚要遵循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方针,可罚可不罚的尽量不处罚。四、分案处理的原则分案处理是指对未成年人案件与成年人案件实行诉讼程序分离、分别关押、分别执行。诉讼程序分离是指未成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或有牵连的案件,只要不妨碍诉讼,要分案处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0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当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并可以根据需要设立专门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二十条明确规定:“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共同犯罪案件,不妨碍案件审理的,应当分开办理。”分别关押是指对未成年适用拘留、逮捕等强制措施时,要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1条明确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审前羁押的未成年人,应当与羁押的成年人分别看管。”《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也明确地规定: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分别执行是指对未成年人的已生效的判决、裁定的执行,要同成年人分开,不能放在同一场所,以防止成年罪犯对未成年罪犯产生不良影响。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未成年罪犯的执行场所一般为少年犯管教所。《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保护法》第41条第2款明确规定:“对经人民法院判决服刑的未成年人,应当与服刑的成年人分别关押、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六条后半段还明确规定:“未成年犯在被执行刑罚期间,执行机关应当加强对未成年犯的法制教育,对未成年犯进行职业技术教育。对没有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执行机关应当保证其继续接受义务教育。五、保障未成年人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的原则未成年人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除保障其享有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作为任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外,还要注意认真落实其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一些特别权利。从有关规定来看,主要有两点:1.法定代理人的在场权。我国刑事诉讼法1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在讯问和审判时,可以通知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讯问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时,根据调查案件的需要,除有碍侦查或者无法通知的情形外,应当通知其家长或者监护人或者教师到场”。《人民检察院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可以通知其法定代理人到场,告知其依法享有的诉讼权利和应当履行的义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十九条规定:“开庭审理前,应当通知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出庭。法定代理人无法出庭或者确实不适宜出庭的,应另行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其他成年近亲属出庭。经通知,其他监护人或者成年近亲属不到庭的,人民法院应当记录在卷。”依照上述规定,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接受讯问和审判时,可以提出要求,让他的法定代理人到场。未成年人心理尚未成熟,法定代理人在讯问、审判时到场,有利于未成人的情绪稳定,也有利于诉讼的顺利进行。为保障诉讼目的实现,司法机关在没有妨碍诉讼进行的例外情况时,一般应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2.获得指定辩护的权利。刑事诉讼法34条第2款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应当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为其提供辩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7条第二款进一步明确规定: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可以为其指定辩护人。第38条还规定:“被告人坚持自己行使辩护权,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并记录在案;被告人具有本解释第三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即:盲、聋、哑人或者限制行为能力的人;开庭审理时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可能被判处死刑的人)拒绝人民法院指定的辩护人为其辩护,有正当理由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但被告人需另行委托辩护人,或者人民法院应当为其另行指定辩护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二条第二款规定:“被告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未成年人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或者被告人可能被判处死刑而没有委托辩护人的,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法律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未成年人作为被告人时,不但其诉讼地位决定了其行使辩护权的困难,而且未成年人本身这一主体的特点就决定了获得辩护人帮助的迫切性。刑事诉讼法的这一规定对于保障未成年人被告诉讼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六、不公开审理的原则不公开审理原则是指法院在审理未成年案件时,不对社会公开,不允许旁听和记者采访。《刑事诉讼法》第152条第2款规定:14岁以上不满16岁未成年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16岁以上不满18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五条第二款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第三款还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13条进一步规定: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判决前,审判人员不得向外界披露任何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诉讼案卷材料,除依法查阅、摘抄、复制以外,未经本院院长批准,不得查询和摘录,并不得公开和传播。对未成年人案件不公开审理有利于缓解未成年人的紧张情绪,防止公开审判可能导致的给未成人造成精神创伤、增加改造的难度等不利于其回归社会的消极后果。不公开审理原则只是指审判过程不公开,对判决的宣告应公开进行。但根据《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一条规定:“对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宣告判决应当公开进行,但不得采取召开大会等形式。”七、全面调查的原则全面调查原则是指司法人员在处理未成年人案件时,不能仅从处罚的目的出发,满足于对案件事实和证据的调查。还要基于教育、挽救的目的,对未成年人的的生理、心理状况及其生活环境进行全面的调查,必要时还要进行医疗检查和心理学、精神病学判断。全面调查原则要贯穿刑事诉讼的始终,而不限于法庭调查。贯彻全面调查原则,可以全面把握未成的人生活、成长环境,了解其人格、素质等情况,查明犯罪的原因和条件。这不但有利于正确处理案件,而且对选择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对其进行教育、改造也是很有必要的。八、迅速简约的原则迅速简约原则是指在办理未成年案件中,在诉讼的各个阶段,都要尽可能地缩短时间,提高诉讼效率,简化程序,争取早日结案。简约是迅速的前提,迅速是简化的客观效果,二者相互联系。对未成年人案件实现迅速简约原则是为了保证未成年人能尽早摆脱诉讼过程的困扰,避免未成年人繁杂漫长的诉讼过程承受过重的心理负担,以致产生抵触情绪,对其教育和改造产生不良影响。但在贯彻这一原则时,要注意“度”,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现迅速简约。而不能草率从事,损害诉讼公正。如果对相关情况的处理不清楚的,可以咨询律师来进行界定。

法律客观:

未成年犯,是指被告人实施被指控的犯罪时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二被告人在实施犯罪时均未满18周岁,应属未成年犯。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刑法》第234条明文规定了故意伤害罪的量刑标准。其中,对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规定“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根据以上规定,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不论情节轻重与否,被告人若不具备法定的减轻处罚的情节则必须在十年以上量刑,直至判处死刑。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规定:1、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称完全刑事责任年龄;2、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在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才应当负刑事责任,称不完全刑事责任年龄;3、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任何危害社会的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此,对二被告人均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只能从法定的年龄上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未成年少数民族犯罪有没有减轻判刑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是不是必须减轻处罚。

根据《刑法》规定,不当事人是否属于少数民族,在量刑时都应该平等对待,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判处相应的刑罚,不会因此而予以减轻处罚。

但是,如果是属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则根据《刑法》规定,则应当予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

第四条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十七条 【刑事责任年龄】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 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第六十一条 【量刑的事实根据与法律依据】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应当根据犯罪的事实、犯罪的性质、情节和对于社会的危害程度,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

第六十二条 【从重处罚与从轻处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

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犯罪,应当减轻、从轻或免除处罚。请问这个提法对吗?

不对。

1、满16周岁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犯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其他刑事责任不用负。

2、《刑法》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犯罪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但没有规定可以免除处罚。

依据《刑法》

第十七条 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扩展资料

《刑法》

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

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参考资料:中国法院网:《刑法》

【版权声明】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律师投稿,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于本网联系,我们将予以及时更正或删除。【在线反馈】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有违法行为,如何处理

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有违法行为的,应当撤销假释,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并罚。 法律依据: 《刑法》第八十六条 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犯新罪,应当 ...
2023-11-29 16:27

离婚后财产纠纷的法律依据(离婚后财产纠纷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3、登记离婚后,一方发现另一方有隐藏、转移、变卖、毁损财产行为或伪造债务侵占财产,要求再次 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或处理债务,2、离婚时漏分夫妻共同财产,从发现或应当发现漏分财产之次日起计算两年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法律客观:如何正确处 ...
法律
546热度

客车司机喝酒开车怎么处罚

客车司机喝酒开车的处罚: 1、客车司机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公安机关可对其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客车司机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 ...
2023-12-13 15:56

借款成立的法律依据(民间借贷关系成立的要件)

借贷关系成立的法律依据法律主观:《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八条:,借贷双方对前期借款本息结算后将利息计入后期借款本金并重新出具债权凭证,如果前期利率没有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 ...
法律
970热度

b2证开农机怎么处罚

b2证开农机的处罚是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为这是属于未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驾驶机动车的情形。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的拘留。还会被扣九分,因为行为人驾驶了与驾驶证准驾车型不符的机动车。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 ...
2024-01-03 16:17

如何掌握共同犯罪的认定与处罚

简述共同犯罪的认定法律主观:共同犯罪的种类和刑事责任有:主犯,即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应按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指挥的全部犯罪处罚,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应当按照其所参与的或者组织、 ...
刑事
164热度

北京限行被拍怎么处罚

北京限行被拍的处罚是扣3分、罚款二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对于确忘记限行日,无意开车出门的车辆,在接受了一次处罚后,在3个小时,司机可将车驶出限行区域、开到最近的停车场或返回出发地,而不用担心被再次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道路交 ...
2023-11-24 16:03

侵占股东权益涉及什么犯罪

股东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二十条:公司股东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依法行使股东权利,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者其他股东的利益,股东滥用公司法人 ...
法律
205热度

开车超速处罚标准是什么

开车超速的处罚标准: 1、驾驶员驾驶中型以上载客载货汽车、校车、危险物品运输车辆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20%以上或者在高速公路、城市快速路以外的道路上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以及驾驶其他机动车行驶超过规定时速50%以上 ...
2023-12-12 15:11

解救人质击毙人质犯罪吗,解救人质失败会受到处罚吗

警察,武警,解放军之类的,在解救人质时,各种非主观因素导致误杀人质...1、这不是犯罪,是失职,会负行政责任,不会负刑事责任,警察在执行任务中误杀、误伤无辜者,涉嫌过失伤害罪,会被追究刑事责任,2、警察在执行任务中误杀、误伤无辜者,涉嫌过失 ...
刑事
716热度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都有什么处罚

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不会受到处罚。但是若明知道是犯罪所得及其收益仍帮助犯罪嫌疑人转移、窝藏,或代为销售犯罪所得或收益的就构成对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不知情的情况下销赃不构成犯罪。 法律依据: 《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条 明知是犯罪所得及其 ...
2023-12-29 14:30

先刑后民的诉讼时效(先刑后民的法律依据)

而原告人的诉讼代理人则认为应适用“先刑后民”原则,在刑事案件没有得到处理之前,民事部分应当中止,诉讼时效也中止,在案件提起公诉时诉讼时效才继续计算,该案审理中,被告人的附带民事诉讼代理人认为,被害人在权利受到侵犯三年后才提起诉讼, ...
法律
625热度

被治安拘留过能开无犯罪证明吗

被治安拘留过能开无犯罪证明。治安拘留不是刑事处罚,而是属于行政处罚的一种,因此治安拘留不会留下犯罪记录。没有经过法院开庭审理、宣判有罪的法律程序,都可以开出无犯罪记录证明。因此,被治安拘留过的当事人可以到公安机关开无犯罪记录证明。 ...
2023-11-23 17:17

和未成年女生发生关系犯罪吗(喜欢未成年的女生犯罪吗)

与未成年女性发生关系分为两种情况:1、在未成年女性非自愿的情况下强制与其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法律规定:当事人和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发生关系的,无论女方是否自愿,行为人均构成强奸罪,若未成年女性已满十四周岁,行为人在女方自愿的情况下 ...
刑事
803热度

c1驾照逾期未换证怎么处罚

c1驾照逾期未换证若是没有开车上路的,不处罚,若是上路了的,处罚是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法律规定,机动车驾驶人应当于机动车驾驶证有效期满前九十日内,向机动车驾驶证核发地或者核发地以外的车辆管理所申请换证。 ...
2023-12-13 15:56

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怎么处罚(逃逸不构成犯罪的怎么处罚扣几分)

2、对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并且逃逸的,除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外,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相关规定,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逃逸尚不构成犯罪怎么处罚处罚如下:1、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 ...
民事
155热度

查询受过刑事处罚该怎样

查询受过刑事处罚可以到公安机关申请进行查询。但是一个人的违法犯罪记录属于个人隐私,是不对除本人外任何个人查询的,如有单位需要调取,需要单位派单位正式员工携带单位介绍信、员工个人有效身份证件,到公安机关查询。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 ...
2023-12-05 16:10

未成年犯罪可以读大学吗,未成年犯罪可以高考吗

犯罪后能考大学吗1、法律分析:有案底也可以读大学,只要符合高考的规定就可以参加高考,法律分析:有案底也可以读大学,只要符合高考的规定就可以参加高考,法律分析:有案底也可以读大学,只要符合高考的规定就可以参加高考,你好,能参加的,刑事处 ...
法律
148热度

如果无证醉驾助力车怎么处罚

无证醉驾助力车的,如果助力车超出标准的,醉酒驾驶助力车的处罚与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处罚相同,对醉驾行为人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判刑,处拘役并判处罚金。 法律依据: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 ...
2023-11-28 16:32

未成年人犯罪条例(未成年犯罪一般怎么处理)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规定法律主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以及速度,让很多孩子过早接触到社会负面信息,又因为缺乏主观判断意识,很多可能就造成错误引导,从而引发犯罪,一、未成年人犯罪处罚的法律规定1、《刑法》第17条:已满十六周岁的 ...
刑事
335热度

被胁迫参加犯罪需还要负刑事责任吗

被胁迫参加犯罪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属于胁从犯,根据法律规定,对于胁从犯,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因此,虽是被胁迫参加犯罪,但也要承当相应的刑事责任。而在共同犯罪人中,胁从犯所担负的刑事责任是最小的 ...
2023-12-08 14:56

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是什么意思(追诉时效过了是不是就没罪了)

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法律分析】追诉时效是针对犯罪人的时效,犯罪已过法定追诉时效期限的,不再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责任,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什么意思追诉时效,是指刑事法律规定的,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 ...
法律
569热度

未成年犯罪从轻处罚刑法法条(未成年犯罪从轻处罚的法律依据)

”的相关解答如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量刑如下:一、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 ...
法律
320热度

不交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

行政处罚的罚款不缴纳的,法院可以采取下列措施来强制执行: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行政处罚罚款逾期不交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行政处罚不缴纳法院强制执行能怎么执行:行政罚款不交会被 强制执行 的,第七十二条当事人逾期不履 ...
法律
331热度

强迫未成年人犯罪如何处罚

”的相关解答如下: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量刑如下:一、从宽处理的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第三款:“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规定,对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必须 ...
刑事
190热度

伤害未成年罪怎样处罚(大人打未满14岁小孩怎么处理)

成人殴打未成年致轻微伤会怎么判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罚款,【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 ...
刑事
471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