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进入北京

扫二维码关注小程序

大律云小程序

免费咨询 专业律师

您的位置: 首页> 法律知识>法律>肇事逃逸法律条文,肇事逃逸法律解释

肇事逃逸法律条文,肇事逃逸法律解释

2023.10.19 535人阅读
导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的规定:“司机驾驶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恶劣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此条文,肇事逃逸行为是指司机驾驶车辆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后,不停留、不承担法律责任而直接离开现场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仅会对受害者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也会使交通运输安全面临威胁。因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肇事逃逸行为进行惩处是必要的。

新交通法规肇事逃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属于违法行为,可能面临以下处罚:罚款: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罚款金额为2000元至20000元不等。

新交通法规如何处罚肇事逃逸 被认定为肇事逃逸事故后,事故中未造成重伤、死亡的,逃逸驾驶人应当对事故负主要或者全部责任,但不构成交通肇事罪。

没在意就开走说明知道发生事故,算逃逸,交通肇事逃逸的前提条件是为逃避法律追究,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如果尚未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

交通肇事逃逸责任认定依据是什么

交通肇事逃逸的责任认定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导致道路交通事故的,认定这一方承担全部责任,对方不承担责任。

逃逸,事故的认定结果是事故当事人双方均有责任,在确定过错比例的基础上适当减轻逃逸方的责任。

法律主观:交通肇事逃逸责任认定标准有: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

交通肇事罪逃逸司法解释

1、以 交通肇事罪 定罪处罚: (六)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

2、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3、我国《交通肇事罪司法解释》第3条对交通肇事逃逸也作出了明确规定: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一是“逃逸”需对发生交通事故有明知。二是“逃逸”需出于逃避法律追究的目的。

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标准及处罚

法律分析:交通肇事逃逸处罚的标准:逃逸的,如果尚不构成犯罪,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可以对其处以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的行政处罚,并可吊销驾驶证。如果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肇事者的刑事责任。

如果驾驶人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将面临以下处罚: 行政处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的行为将被处以罚款和记分的行政处罚。 刑事责任。

交通事故逃逸怎么处罚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照《道路交通安全法》第99条的规定,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15日以下拘留。

肇事逃逸法律规定,在有人受伤或者死亡的情况下,任何发生交通事故的司机都不得立即离开现场,而应当留下等待警察的到来。这一法律旨在保护受害者,防止肇事者逃避法律的惩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条的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立即逃逸或者隐匿行为”的人将被判处监禁、拘役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此外,如果受害者遭受重大损害或死亡,那么肇事者将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 总之,根据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四条的规定,任何发生交通意外后立即逃逸或隐匿行为的人都将承担相应的民事和刑事责任。如果受害者遭受重大伤害或死亡,那么肇事者将面临重大后果。特别是在有人受伤或死亡的情况下,任何被告不能立即离开现场而应当留下等待警察的到来。

如果以上的内容不能完全解答您的问题,您可以点击右下角在线咨询,我们的专业律师会在第一时间24小时内帮您解答遇到的问题。

展开原文 ↓

律师是否解决您的需求?想要更专业的答案。

更专业
更便捷
更资深

更多 #法律 相关法律知识

律师普法